您当前的位置 : 长城网 >> 正定频道 >>

品读正定:与一座城深情相拥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孙铁翔 2024-01-19 19:10:53

城,哺育着人,而人对城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物一景又了解多少呢?想真正品读好正定,也是件难事,因为正定的历史太悠久、太厚重了。也许,除了亲身感受,通过书籍来了解一座城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近期,我读完了一部新著——《品读正定》,让我对正定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人文精神等方面有了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悄然间拉近了我与这座城之间的距离。

(一)正定的山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西来闻雁声。”

——《真定怀古》 元·陈孚

正定地处平原,境内本没有山,但与“山”有着太多不解之缘。在民间,正定有着“三山不见”之说。公元前221年,秦朝首次在正定设立东垣县,隶属巨鹿郡,随后又从巨鹿郡析设恒山郡。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为避其名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公元690年,武周又改真定县为中山县。原来,恒山、常山、中山,本没有山的正定历史上用过三个带山字的曾用名,也就是所谓的“三山不见”了。

正定古城(2021年7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历朝历代正定官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守卫“北岳”的关口。地处平原的正定和“北岳”有何关系?公元前61年,汉宣帝确立祭祀五岳礼制,至今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的位置没有改变,而南岳和北岳都有过变更。最初的南岳封在安徽天柱山,后隋文帝改为湖南衡山。北岳的原址不在今天的山西恒山,而是在河北曲阳县的大茂山。所以,历史上设立正定县置、郡置的初衷,就是依托古恒山地势戍边卫国。

正定与山的关联不仅于此。从生态气候角度看,古恒山高耸入云,是东南暖湿气流与西北寒流交汇的一座屏障,保证了正定一带气候温润、雨量充沛、自然物种繁茂,不仅为正定提供了军事屏障,更创造了物产丰饶的优越地理环境。虽然当地并没有山川景物,但老百姓始终有着山的情结。至今,地貌一马平川的正定,还有以恒山命名的街道——恒山大街。

读《品读正定》一书,发现正定还有一座无形的“山”,那就是厚重如山的优秀历史文化根脉。文化如山如壑,是历史留下的最深情、最直接的托付,而正定所拥有的文物更是数不胜数,仅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处。

从“显微”视角品味一处处瑰宝,也感受到犹如涓涓细流的千年文化,从蓄势待发开始,经历激荡融汇的过程,最终成长汇聚成为气势磅礴的大海,让被中华文明滋养的每一个现代人,都能建立起古与今、人与城、人与人紧密的文化联系,这正是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2023年1月1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南城门拍摄的新年初升的太阳。新华社发 张晓峰 摄

(二)正定的水

“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

——《咏史诗·滹沱河》 唐·胡曾

在雄浑的太行山中段、古北岳山脉之下,有一条“母亲河”,自古以来就与太行山一起,荣枯着正定的一草一木,这就是——滹沱河。

这是2021年5月24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拍摄的滹沱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在人们的印象中,北方自然是缺水的,然而历史上的滹沱河却以河道宽阔、河水汹涌而著称。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文天祥抗金失败被解往元大都,途中渡滹沱河时,留下“过了长江与大河,横流数仞绝滹沱”的诗句。

千百年来,丰沛的滹沱河水一直润泽着正定大地,浇灌着两岸广袤的良田,使得这一带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物阜年丰。比如,正定城西的曲阳桥一带,曾经就是优质的水稻产地,所产大米晶莹剔透,口感上乘。

“母亲河”在为人们提供衣食的同时,还滋养了一座泉水喷涌、溪水环绕的古城。书中记载,正定城边有大小泉穴数十个,城内湖潭交错,泉水四溢,一派江南泉城风光。以至于古代诗人纷纷留下诗句:“青天一碧翠遮空,浪卷云奔夕照中”,“镇州荷花一万柄,正对城门是酒家”,赞叹正定古城的因水而美。

然而,凡事有好就有坏。滹沱河对于正定人来说,又是条爱恨交织、感情复杂的大河。属于砂质型河道的滹沱河,河床浅且淤砂较多,一旦山洪暴发,就会淹没良田,冲毁村庄,甚至倒灌进城内。于是,对滹沱河的治理,也成了历朝历代官员的要务,当地持续不断地疏浚河道,修坝筑堤。可以说,正定的历史有多长,治理这条大河的历史就有多长。

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上游黄壁庄、岗南两座水库的建成,滹沱河水量逐渐减少,直至干涸,以至于人们几乎快淡忘了身边还有这么一条大河。记得1996年我上初中时,干涸多年的滹沱河因泄洪水量猛增,滔滔之水奔流而下。一到周末,石家庄市区和周边区县的人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到河边一睹为快。当时,我也加入其中,骑上一辆自行车,随着人群蹬出十几公里,挤在河边凝望河水,也都是为了一解心中的大河之情。

有时,无形之水往往比有形之水更加波澜。记录和品读历史文化,有通史、断代史、专题史、人物史以及编年体、传记体等方式,但比较贴近受众的,往往是如“流水”一般无声、顺滑地品读叙事方式。而《品读正定》等品读类的书,就是这样一条无形之“水”,既不是一味记叙,也没有单纯议论,而是叙中有议、议中有叙,将大量史料巧妙应用于新颖的观点中。

2023年1月24日晚拍摄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古城夜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陈其保 摄

(三)正定的人

“性缓尚儒,仗义任侠。”

——《通典》 唐·杜佑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谈过正定的“山”和“水”,自然就该谈到“人”了。在正定厚重底蕴之下,最有魅力的,莫过于人文精神。读懂了人,便读懂了城。

生活在太行山麓、滹沱河畔的乡亲们,世代遵循祖辈传承下来的准则和规矩,然而历史在动、社会在变、环境在变,能读懂人,实属不易。每个人身上都会附着独特的历史背景、成长轨迹和性格特点等,而不同记录方式,难免先入为主,挂一漏万。只有以浓重笔墨,把人物放在历史的时间与空间中加以品味评说,更加突出故事和人物的勾画,既不吝惜溢美,也不回避缺点,力求给予客观全面的评价,才能让历史人物描写入情入理、入木三分。

2022年1月27日,在河北省正定古城荣国府景区宁荣街,民间艺人进行舞龙表演。新华社发 梁子栋 摄

除了唐朝杜佑《通典》中所归纳正定人的性格,《隋书·地理志》对正定人的精神气质也有十分中肯的评价——“人性多敦厚,务在农桑,好尚儒学,而伤于迟重……俗重气侠,好结朋党,其相赴死生,亦出于仁义”。《品读正定》一书中也对正定人有客观的评价:正定民风自古重信尚义,不乏胸怀爱国仁厚的大德大义,同时又秉承着优秀历史文化,给人厚朴、任劳、坚韧的感觉。

从三国时期“一身是胆”的蜀国名将赵云,到有着“南下干部第一人”之称的南越王赵佗;从“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再到“北洋三杰”之首王士珍……据不完全统计,仅《史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中国通史》等权威史料,就记载正定历史名人100多位。正定这片得天独厚的热土,哺育出许多闻名遐迩的英雄豪杰、文学大家、科学巨匠,他们的家国情怀、喜怒哀乐,穿越千年,历历在目。

其中,我感觉最能深刻诠释正定人品格和精神的代表,当属唐朝时的常山太守——颜杲卿。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攻向长安。此时唐朝可用的中央军只有8万多人,各州县纷纷开城投降。面对敌众我寡,颜杲卿父子先是审时度势假装归顺,然后伺机与平原太守颜真卿联合作战,并率领常山将士和百姓开展了惨烈的常山城保卫战,首举义旗。

即使因寡不敌众被俘凌迟时,颜杲卿依旧神色凛然,痛骂安禄山不止。执刑的叛军兵士都被他的气魄骇到了,急忙用刀割下了颜杲卿的舌头,他满口鲜血,仍然发出含糊不清的骂声,直至气绝。随后,颜真卿在悲愤中,挥笔写下了千古名篇《祭侄文稿》,追祭颜杲卿父子取义成仁之事。

每每读到此处,我都为书中描写所动容。品人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境界,一种素养。“颜杲卿们”之所以能举起义旗,与这片土地上长久以来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历史文化积淀和传承紧密相连。历史虽已远去,道不尽的是正定人源远流长的风骨品格、沧桑流韵。

2021年1月3日,在石家庄市正定南城门景区,游客在城墙上眺望古城。新华社发 张晓峰 摄

(四)正定的情

“山犹连蜀道,人却作秦音。”

——《题青泥驿》 宋·杨粹中

俗话说,日久生情。人与人如此,人与城也是如此。一个人生活在一座城,饮于斯,食于斯,宿于斯,读于斯,岂能无情无思,安得了无牵挂?

情,是人心底中最深沉的表达。从时间上来讲,我只在正定读了三年高中,但我对这座城却有着出奇的亲近感。无论何时,只要徜徉在这座城里,心里会有一种在任何地方都无法形容的归宿感,似乎这座城到处都那么熟悉,一种相伴相生的情感就沁润心中,点点滴滴融合在一起,变得气韵相通。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跟我一样,身在此山、日久生情。

因工作关系,《品读正定》的作者也同样在正定工作了3年多,对正定怀有深厚感情和深刻认识。作者把人们对正定的认识和认知,放在更高维度、更广角度、更深厚度,去品味、碰撞和升华,必然出新出彩。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城市在其勾勒下,变得清晰、多彩、生动起来,不禁让人联想到“城由心生”。

2021年2月17日,春节假期,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正定古城灯火璀璨,市民来古城品味古韵,感受年味儿。新华社发 张晓峰 摄

正定的魅力不限于“日久生情”,即使是仅到访过这里的人,也都会“一见钟情”地被它吸引。一个人对一座城一见钟情是不容易的。人都是眷恋故土的,抵达一座新的城市,那地方再美、再光芒四射、再包罗万象、再底蕴厚重,疏离感也是难免的。然而,正定做到了。

见过大世面的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正定北门进城,立刻被这里的繁华镇住了,称正定是“一座贵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多次到访正定,仅20世纪30年代就两次来到正定,看到一处处精美绝伦的古建筑,他“心花怒放”,“高兴到发狂”,亲手测量绘制了重要古建筑的图纸,才有了那部生动、翔实且极具价值的《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成为中国古建筑史上的经典著作。

山、水、人、情,是一座城的魅力所在,精神所在,灵魂所在。不得不说,正定的确是一个让人念念不忘、流连忘返的地方。如果拥抱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情感的表达,那么一人与一城的深厚情缘,就如同彼此深情相拥!

关键词:品读正定,正定,古城
责任编辑:袁月
推荐阅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监督我们 | 举报平台 | 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