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府有个民谣:“保定府有三件宝:铁球、面酱、春不老,正定府也有三件宝:粉浆、扒糕、豆腐脑。”由此可见,当年粉浆在正定历史上以及老正定人心中有着很重的分量。
说起粉浆,就不得不说正定郭家庄村。郭家庄是一个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村庄,是粉浆的诞生地和传播地。在郭家庄成村前,此地居住着一户权姓人家,他家发明了粉浆,后经郭氏几代人的传播,使之成为正定的名吃。
我今年80多岁了,出生在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我小时候曾祖母告诉我,她听前辈人说,权家是明末的一个大官,因怕清兵的捉拿改扮成要饭的东躲西藏,大伏天白天躲在庄稼地里,夜里才从小道逃生。在逃亡中,有一次两天没吃东西,只饿得两眼直冒金星。天黑时,他走到一家门口,不敢向主人讨饭。只见门外有个牛棚,棚口放着一盆食物,他饥不择食,双手捧起就吃,只觉得酸爽可口。吃饱后,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盆麸子(即麦子皮),用水泡得已经发酵了,这是主人喂牛的饲料。随后他又踏上了逃生之路,直到在郭家庄这片土地上定居后,他又想起那次吃麸子的事,总觉得那酸酸的味道十分可口。经过精心研究、反复试验,他终于做成了“粉浆”这道美味。郭氏成了他的乡邻后,也跟他学会了做粉浆,大家都觉得好吃,于是就传播开来。后来,郭家有人把粉浆挑到正定府去卖,尝着好吃,买粉浆的人就多了起来。于是,有的人想自己做粉浆,卖的人毫不保留地教其制作方法。历时多年,粉浆就成了正定的名吃。
我小时候在正定城内住在大杂院里,那时到了伏天,除了街上有卖粉浆的外,院里的左邻右舍都做粉浆。大家觉得,粉浆在夏天防暑降温、增加食欲、帮助消化,甚至有的人喝粉浆还上了瘾,就像北京人喜欢喝豆汁一般。
那时候,一到伏天,我母亲就天天做粉浆,所以我对粉浆的制作过程一清二楚。粉浆算是夏令食品,当时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能发酵做成。在阳光好的伏天里,把新磨的麸子盛在一个大盆里,再倒入刚打上来的井水,放在院里阳光最好的地方,从日出晒到日落。如果晒不好,第二天接着晒,直晒到满盆白沫,起了大泡。闻一闻,会有一股顶鼻子的泔水味,味越浓越好,就像是臭豆腐闻着臭吃起来却是香的。这时,用东西在盆里搅,直搅得水很浑为止,就可以滤去渣子了。把滤好的浆倒到锅里,再放上少许小米煮烂乎,就成了酸酸香香的粉浆了。如果把滤好的浆放在锅里,放上大米、小米、大麦仁、扁豆等,就熬成美味可口的粉浆粥了。
令人遗憾的是,粉浆已经七十多年不见踪影了,有可能已经失传。所以,挖掘和抢救粉浆的制作方法并使其传承下去已刻不容缓。现在科技发达了,一年四季都可以做粉浆,希望餐饮界的有识之士和有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使粉浆这个正定名吃重出“江湖”。郭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