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新媒体观察

我们的大江大河在哪里

来源: 中国青年报  
2019-01-09 09:59:46
分享:

  去年年底在北京卫视、东方卫视开播的《大江大河》,收视率稳坐全国省级卫视黄金剧场电视剧第一名,豆瓣评分8.9,成为2018年播出的电视剧中评分最高的一部。

  《大江大河》由曾经执导《琅琊榜》等国产良心剧的孔笙与黄伟联合执导。《大江大河》收视和口碑均好,有些出人意料。孔笙在接受记者采访坦承:“原本觉得这个题材不是年轻人感兴趣的,起初试图抓住的是他们的父母,捕捉的是回忆往事的心情。”凭借着精湛的制作,不浮夸,不刻板,不渲染苦难,也不生硬说教,《大江大河》这样一部改革正剧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注意,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

  以支农青年宋运辉在高考中全县第一,却差点因家庭成分问题而无法上大学的故事开场,《大江大河》讲述了1978年到1988年间,国企骨干、农村改革者和个体户等社会各阶层在改革开放浪潮中不断探索、突围的曲折故事。他们不断探索和突围的每一步,其实就是农村经济、国营经济以及个体经济不断转型、突破历程的缩影。《大江大河》以小见大,全景式地展现了改革开放之初的时代风貌和社会变迁历程。

  真实、细节考究是孔笙一贯的风格,《大江大河》依然延续了这种风格。看多了宫斗剧的年轻人也喜欢这部献礼正剧,喜欢剧中的主角们,进而在主角们中找到自己的情感投射,无疑是《大江大河》口碑爆红的原因之一。这种代入感的产生,源于真实,而这种真实不仅在于服装、道具、制景的真实还原,也不仅在于演员的真情投入,更在于准确把握了变革年代里新旧体制、新旧思想的嬗变、冲突以及人物命运的反抗与顺从。

  宋运辉抓住了恢复高考的机遇,进入大学后心无旁骛地学习,毕业后进入国企,又一心钻研技术,虽然性格耿直认死理,不通人情世故、不知变通,但在那个知识和技术重新受到尊重的年代,他仍然几乎得到了他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所能得到的一切。

  小雷家的当家人雷东宝,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从让小雷家的光棍们讨到媳妇,有鱼有肉吃,再到把小雷家的各项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做好,他一心为小雷家,凭着一股子不容置疑的冲劲,想干就干。搞家庭联产承包、搞分配制度改革,在当时的环境下哪一件都属于惊世骇俗之举。雷东宝走在了政策的前面,每一步都蕴含着巨大的风险,而这也为他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但是不管雷东宝个人命运最终如何,雷东宝带领的小雷家村,以及小雷家村所代表的乡村经济变革,都为无数人带来了希望。

  随着年代的推进,个体户杨巡的戏份增多,从以物易物式地鸡蛋换馒头到经销电线电缆,再到买下电器市场,杨巡代表了个体户这一群体在改革浪潮中的崛起,也展现了个体户在那个年代里的辛酸。

  《大江大河》是一部小人物的奋斗史。宋运辉、雷东宝、杨巡或者通过知识、技术,或者通过挣破落后政策、观念的束缚,或者通过个体的努力,在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海中翻滚腾跃,上演着小浪花、小溪流的精彩故事。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屏幕前的90后、95后们与主角们年龄相仿,他们也有干一番事业、改变命运轨迹的渴望。在那个变革的年代里,豁出去了大干一场,大不了从头到来,一切都充满激情与挑战。

  今天,社会富裕了,大家的日子都好过了,政策、观念束缚早已不再是障碍,但恰恰是一些最现实或者物质的因素,让很多年轻人失去挑战的激情和做自己的勇气。“佛系”成为一些年轻人的心态,怎样帮助年轻人找回那种志之所趋、不可阻挡的精神?

  40年前,不管是大学毕业生宋运辉,还是复员军人雷东宝、个体户杨巡,都能够凭借那一股子敢想敢干敢拼的精气神逆转人生命运,从小浪花成长为“大人物”。巨大转型期的时代中,不同阶层、不同文化水平都拥有向上流动的巨大机会,涓涓细流汇成大江大河,无数小人物的奋斗绘成翻天覆地的改革画卷,而大江大河也为小浪花们提供了机会。

  40年后,我们的个人命运仍然与时代紧紧相连。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在制度和观念都已基本定型,在一个趋于稳定的社会中,如何寻找、汇聚到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大江大河?以什么样的姿势行走在继续流淌的大江大河中?这是很多年轻人的困惑。

  知识经济时代,技术驱动型的社会中,像宋运辉这样的高知群体或许依然能通过技术,在创新创造的大潮中掀起波浪,但像雷东宝、杨巡这样的年轻人,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这也是值得追问的命题。(杨三喜)

关键词:大江大河,技术,创新责任编辑: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