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农村消费再度进入公众视野。
2月15日,刚刚完成在美国新一轮FPO(后续发行)的新电商平台拼多多宣布,继2018年对“品牌下乡”补贴5亿元人民币之后,平台将在2019年继续联合百大品牌,定向直补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以促进“品牌下乡”和农村市场消费升级。
拼多多相关数据显示,线上“农村山寨”的投诉率在十万分之一以下,远低于线下市场投诉比例。不过,由于线下市场产品良莠不齐,线上平台治理形势依然严峻,需保持最严格标准的平台治理规范和持续迭代的技术手段升级,不断丰富“山寨词库”和升级图像识别与算法模型能力。
农村消费市场山寨货高发,已成为当下辨识消费层级的一个精准标签。就像央视前不久报道的那样,时下的农村集市和小卖部,已经成了“粤力粤”“粤力奥”“澳利粤”“溜遛梅”“多多鱼”、“好多鱼”的天堂。山寨货大行其道,假冒伪劣随处可见。
《人民日报》此前也报道,春节前,中消协发布的《农村集贸市场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农村集贸市场涉嫌假冒产品和“三无”产品问题发生率相对较高。实地调查体验发现,155个农村集贸市场样本中有87个市场存在疑似假冒产品,涉嫌违规发生率为56.13%。此外,消费者反映的虚假宣传、过期产品、“三无”产品等占比均超过三成。
山寨风行,一方面会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对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产生影响,这方面的例子媒体多有报道。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产业发展,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与公平公正的社会基础。若听之任之,一味姑息迁就,甚至可能从根本上挫败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只要山寨一下就能活得好好的,谁还去搞研发?
也因此,农村小卖部的“消费升级”,不仅仅是一个保证“消费安全”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品牌价值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正常的市场秩序与社会秩序的构建。
监管部门当然责无旁贷。此前,一谈到农村市场假冒伪劣横行,就会说难以根治。可现实的问题是,目前的市场监管并没有延伸并覆盖农村市场,完全处于无人问津的局面。这也使得大批制假售假者可以肆意播弄。即便终端众多,确实难以一一监管到位,则生产企业、供货渠道等总该可以有所作为吧?
事实上,电商企业在打假以及推动正品下乡方面的努力,可圈可点。据披露,多年来,阿里农村淘宝品牌商联合为优品代言,提出正品下乡消灭农村货架山寨货。马云更是放出狠话,“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而从2017年4月起,京东也提出“百万京东便利店”计划,为全国中小门店提供京东品质的正品货源。
正品下乡了,假冒伪劣也就没有市场了。当然,假货不会自动退出市场。所以,让农村小卖部逐步走向正轨,需共同治理,监管层要发力,平台企业要主动作为,老百姓也应该擦亮眼睛。
消费升级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关系到民众的获得感,关系到消费安全与生活品质。一个健康的社会,本该倡导更积极的价值与努力。
元宵节还没到,这个年还没过完。特别是很多农村,依然沉浸在热热闹闹的年节氛围中。不要让假冒伪劣败坏了老百姓年节的欢乐气氛。(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