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新媒体观察

“报复性熬夜”:莫让伤身变伤心,青年需强化自我管理

来源: 中国青年网  
2019-08-12 18:39:17
分享:

  一百多年前,在法国塞纳河畔的一栋小楼里,有一盏通宵不熄的明灯经常指引着夜里行船的渔夫。那不是灯塔,而是习惯于夜晚创作的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点亮的小小台灯。这也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趣谈。一百年过去了,如今,很多已经过了零点的城市中,在一栋栋住宅高楼里,依然有很多不眠的年轻人在与黑夜做着“抗争”。当然,他们并不是现代版的福楼拜,但眼前却也闪烁着微弱的光源,那是年轻人正在用电脑追网剧、用手机刷微博、用平板玩游戏。

  白天不懂夜的黑,时光在娱乐中被消解,群体动作构成一句揶揄词——“熬夜,我们是认真的!”

  要论一年之中的熬夜峰值期,那暑假必定居于当仁不让的位置。此时,正逢暑假,刚刚度过了期末复习考试的紧张情绪,没有了学业课程的压力,部分大学生在暑期化身“熬夜党”,有的疯狂刷“爱豆”相关资讯、有的通宵追剧刷手机……面对“熬夜党”暑期“报复性熬夜”,有高校教师认为,熬夜是大学生释放焦虑情绪的“毒瘾”,应及时调整。

  老师的言之凿凿,恐怕会换来部分年轻人的听之藐藐。在他们看来,暑假不正是自带那种“盼望着,盼望着,热浪来了,夏天的脚步近了”的美好节奏吗?和转瞬即逝的寒假相比,七八月都是31天,两个月份“背靠背”叠加成超长版假期,这足以让所有预定好的项目都给安排了——小龙虾上市了,人字拖上脚了,游泳池开放了,一个猛子扎进夏日的浪花,泛起的都是青春记忆。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在白天放飞自我之后,夜晚“下半场”时间已然来临。想想看,第二天没有“老师之督促”“学业之劳形”,再想想看,计划好的网剧没有看、偶像动态很长时间未关注、“今晚吃鸡”的冠军荣耀也是许久没有轮到自己……于是乎,“夜以继日”的决定就这么出炉了。

  暑期熬夜导致皮肤变差、精神不振、身体不适,这些危害年轻人比谁都懂,但为何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从实际调查来看,在校学习期间,熬夜族反倒有自我约束的习惯,他们大多在23点就入睡,用充足睡眠保证第二天紧张学业的质量,熬夜也仅限于假期。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从具有压力的学业环境置换成相对轻松的居家氛围,并且自己也知道有长达两个月的时长,在不具备自我管理的能力之下,是有很大可能把自己给“放马南山”了。在假期中适当放松自己,保持愉悦的心情,增加有效的社会交际,都是值得提倡的事。但如果用熬夜来支配宝贵的夜晚休息时间,那这种报复只会映射到自己身上。

  “走得再快,也不忘停靠睡眠的加油站。”暑期熬夜伤身,青年更需学会自我管理,这也是对追求健康和规划时间的一种能力。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2019中国青少年儿童睡眠指数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6到17周岁的青少年儿童中,超六成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课业压力成为影响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进入到大学阶段之后的暑期,又有一伙年轻人也因为自己不自律的原因缺觉。一张一弛,看似是个体在对繁重学业的“报复”,但更多还在于缺乏让好习惯延续的动力。

  想想看,学习辛苦,但也是一生的事。在年轻阶段就应该养成受益终生的学习习惯,其中就包括对身体管理和时间支配——不管何时何地,都尽可能在固定时间里休息,偶尔失约无妨,但还需持之以恒。久而久之,必然“甘之如饴”。需知,你怎么对身体,身体也将原原本本地反馈给你。少熬夜、少“报复性熬夜”,这不是一个养生类的广而告之,而是一个常识类的友善提醒。年轻人,但愿能对此“心有戚戚然”。(谢伟锋)

关键词:责任编辑: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