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对于放暑假的孩子们来说,约上三五个小伙伴打水战、玩水、游泳,可称得上是假期最惬意的事。
然而,据新华社报道,暑假过半,青少年溺水事件却频现于大众视野,据不完全统计,从5月30日到7月13日,40余天时间里,全国各地约50名学生溺亡。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
溺亡事件,几乎是青少年意外死亡的头号杀手了,每年夏天都是中小学生溺水高发期,江河、湖泊、水库、水坑……许多无人看管的水域成为孩子们的溺水险地,人们在叹息年轻生命陨落的同时,社会各方也在积极呼吁,如何扎牢安全的篱笆,让孩子们安全地玩水。
新华社报道中,一位小学校长说道,“孩子们天性好玩、也喜欢水,但掌握较科学的游泳技能的学生不多,溺水急救知识和技能等就更谈不上了。”由此可见,青少年缺乏基本的自救常识和能力是溺亡事件的直接原因。暑期无聊,约小伙伴们三五成群的游泳玩水,大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可是他们对环境的危险性认知不足,自身又缺少生活经验,游泳时也没有配备救生设备,很容易发生意外。
而不久前,教育部给全国中小学生家长写过一封信,再三强调加强安全监管、预防溺水。可悲剧还是频繁发生,家长作为监护人,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据报道,各地学校都与家庭签订了不野游责任状,可在落地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刻板、单一的说教似乎不能为“孩子不野游”背书。触目惊心的死亡数字告诉我们,家庭和学校在安全监管、科学预防等方面做得并不到位。
数据显示,诸如农村地区、城郊结合部、工地基坑成为溺水高发地,这些地方水况不清,中小学生更容易受到伤害。所以,不管是政府相关部门,还是学校家长,都不能只满足于说过了,教育过了,应当从过往的教训中找出这个诱因,进而教育孩子或者引导孩子意识到玩水诱惑背后的危险,建立立体化的全面防控体系。
孩子爱戏水,这是天性,要做到与孩子形影不离,恐怕不切实际。关键是要让孩子知道怎么做。对孩子来说,最直观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家长引导下的现场模拟和游戏方式。因为单纯文字和视频的安全教育,普及率和有效率并不成正比。利用道具,让孩子模拟呼救和学习救援知识,才能令他们记忆深刻。对于这样的安全教育,也只有监护人真正参与其中,才能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技能,促使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
而学校在安全教育的问题上更不能缺位,用行动代替说教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设游泳课,让学生掌握技能,才能有效地防止溺水。至于条件不足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定期去游泳馆进行学习。同时,我们也应当考虑到政府相关部门在这样的悲剧性事件中,到底扮演何种角色。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创造条件,建立和改善适合未成年人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如武汉市给青少年提供免费的游泳场馆,就值得借鉴。
防止青少年溺亡事件的发生,关键是社会各方负起责任,危险区域有封闭措施、有提醒危险的醒目标识,有相关巡守人员,在第一道口就限制孩子的危险行为。
青少年溺水事件高发,今年的数据更是令人不寒而栗,溺水不仅危及青少年的生命安全,也让很多家庭沉浸在悲痛之中,防范青少年溺水事件的发生迫在眉睫,解决频发的青少年溺水问题刻不容缓!(陆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