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胡微微 申新海 多年从事文史资料工作,先后参与《千年正定城》《高平地道战》《自在游正定》等书籍的编著工作。 一个地方的名称是历史的一部分, 被历史之河及其激流波涛 反复冲刷着, 直至今天的模样。 正定, 这座位于河北省中西部的城市, 有着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是被历代皇家重视的福地。
“正定”这个地名可以从两方面来阐述: 一是正定这一区域曾有过哪些名称;二是正定这块热土曾是哪些行政治所所在地。 无论是正定本身名称变化,还是行政治所名称的变化,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为人淡忘。但是,其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却在历史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新市 正定第一个城市名字 正定这个地域最早能够找到的地名是新市。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正定这片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夏朝时期,正定为禹贡冀州之地;殷商时期,赓氏部落在这里繁衍生息;西周初属并州之地。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北方少数民族十分活跃,从太行山西麓东迁,占据了包括正定在内的一部分中原区域。 春秋(前770—前476年)初期,白狄族人进至河北中部,先后建立了3个小国,即鲜虞、肥国、鼓国。三国相互呼应,与河北南部的燕、晋两国对峙。鲜虞国国都就是现正定境内的新城铺,当时名新市,这是正定这个区域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城市名字。 鲜虞国昌盛时期管辖范围至今保定地区南部、石家庄地区西部、邢台地区大部。新市作为其都城,是当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当时滹沱河流域最繁盛的城市之一。直至公元前489年,伴随着烽火不断的战争,鲜虞国被晋所灭。此后,鲜虞消失在了茫茫历史长河中。其都城新市主要作为县、乡(社)建置,一直保留到现在。 东垣县 正定第一个建置名字 战国(前475—前221年)初期,白狄人又在原鲜虞国的地区建立了中山国,在其属地设置了新市(今正定县新城铺村)、权(今正定县东权城村)和东垣邑(今石家庄市东古城村)。嬴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秦王嬴政称始皇帝,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全国设36郡,改东垣邑为东垣县,隶属于巨鹿郡。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西汉将巨鹿郡北部划出一部分,另外设置了恒山郡,东垣县属恒山郡,治所在东垣。东垣城遂成为郡县两级行政治所。东垣县是正定这一区域第一个有历史记载的行政名字。在这其后,有许多行政名字相继登上历史舞台。 公元前197年,赵相国夏侯陈豨与匈奴勾结反汉,自立为王。次年8月,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平息了叛乱。战斗异常激烈,这让刘邦认识到了东垣这一带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于是将东垣县改名真定县,意为“真正安定”。 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因避文帝刘恒讳,改恒山郡为常山郡。 安乐垒 备受道武帝青睐的名字 公元352年,前燕大将慕容恪率军为进攻常山郡城真定(今石家庄东古城)的冉闵,在滹沱河北岸修筑了一座军事堡垒——安乐垒,也就是现在的正定城前身。而此时的安乐垒还没有城市的概念。皇始三年(398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巡幸到了常山郡治所真定(今石家庄市东古城),北望安乐垒,嘉其美名,遂移郡理之。自此,常山郡迁移到了安乐垒(今正定城),一个新的中心城市开始肇建并逐渐雄踞滹沱河北岸。 北齐时,真定县管辖范围扩大到滹沱河以北,包括今正定区域。北周时,在安乐垒置恒州,领常山、蒲吾两郡,这里成为了州一级的地方行政治所。 真定 铸就正定历史辉煌的名字 虽为曲中人,却非曲中意。真定县所管辖的范围最初并不包括现在的正定县,但是真定这个名字后来却在正定历史舞台上“占据”了长达1900多年的时间。 从北魏至唐初年,这里战乱不断,朝代更替频繁,州、郡、县治所曾反复在滹沱河南、北两岸迁移。直至唐武德元年(618年),真定县治所由东古城移至现在的正定城,属恒州管辖。武德四年(621年),恒州治所从石邑迁至真定,这里又成为了州县两级治所。在此后长达一千多年时间里,正定作为这一区域的封建王朝各级军政治所,一直未变。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设恒阳军都督府,真定的军事地位得到了明显提高,形成了以真定为中心城市、拥有八九座县级城镇的相对稳定的城市体系。唐宝应元年(762年),置成德军于恒州,真定成为成德军节度使大都督府驻地,这里成为了恒、赵、冀、深等州的军事、政治、经济中心,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已突显。唐元和十五年(820年),为避穆宗李恒讳,改恒州为镇州,治所真定。 宋雍熙四年(987年),在镇州置河北西路,治所在真定。领4府、9州、6军,65县。真定成为了宋朝路、府、县三级行政治所。韩琦、欧阳修、沈括等名臣曾先后出任河北西路地方官,为这一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蒙古窝阔台汗元年(1229年),改真定府为真定路(治真定)。元朝初置总管府,真定路领1司、1府、5州、9县,府领3县、州领18县。河北地区作为元朝“腹里”,由中书省直接管辖,真定成为了这个区域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真定路为真定府,领5州27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燕南河北道廉访司置真定卫,隶北平都司。永乐元年(1403年),将开平中屯卫移至真定府,隶属行后军都督府。宣德五年(1430年),从陕西调神武右卫于真定府,其指挥使司设在真定卫指挥使司西侧,作为真定、保定府及周围诸州在内驻军的最高指挥机构。这时的真定不仅是控制州、县的政治中心,而且是控制燕晋咽喉的交通中心,成为拱卫京师的主要城镇,政治、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清朝入关之初,直隶真定府领5州13县。顺治十三年(1656年)改真定卫为真定镇,官署称镇总公署。顺治十七年(1660年)清将直隶巡抚驻地从大名移驻真定,真定成为直隶省的第二个行政中心。 正定 寓意美好的名字 雍正元年(1723年),为避皇帝胤禛名字之讳,改真定府为正定府,改真定县为正定县。从此,正定这个名称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沿用至今。 2200多年建置下的栉风沐雨,1600多年建城的兴衰嬗变,无论新市、东垣、真定、安乐垒……,还是恒山、常山、恒州、镇州等地名,与其相适应的路、州、郡、府、县等建置名称,一起铸就和见证这一区域的辉煌发展历史。“正定”是一个内涵吉祥、寓意美好的名字。它从蹒跚学步一路走来,如今风帆正扬、势头正劲。正定这个寓意美好的名字则昭示着这一区域明天会更加美好,未来会更加灿烂辉煌。 |
关键词:责任编辑:周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