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四川)
开豪车、拥美女住豪宅、享美食世界各地飞来飞去、旅行、游艇与名人明星会面……当这些表面“高大上”的内容出现在你的朋友圈时,你有没有想过,这些或许只是通过几元钱在网络上买的素材呢?事实上,“朋友圈炫富”的素材买卖已经形成产业链。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在这种“生意”的帮助下,普通人体验一把当“土豪”的感觉变得异常简单。但这样的产业链里存在诈骗甚至传销的影子,而一些售卖炫富素材及“炫富”行为,也可能涉嫌违法。
3.8元开跑车,10元换美女头像……只有你想不到的“秀”,没有你买不到的“秀”。朋友圈在一定程度上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展示的“秀场”。只要是真实展示,不管是否是炫富,倒也不必苛责。可到了要买素材强行凹“土豪”造型的地步,这显然就有点玩过头了。
当然,既然是自我展示,就难免会有不自觉美化、夸大的倾向。有研究者已经指出,自恋“病毒”已经借助教育、媒体、网络和信贷感染全球;无论西方或东方,前所未有的“自恋时代”正在形成。从人性角度说,不管是虚荣心作祟还是自恋驱使,朋友圈的各种“炫”,的确很难被完全克制。
其实,相较于完全出于虚荣心的炫耀、自恋,那些怀有其它目的的伪装式炫耀,才更值得警惕。比如,一些微商的做法,诸如喜提新房豪车、国外旅游、与大佬合影等等真假难辨的炫富,其目的不过是为了给自己“带货”,吸引更多人加入。而这类虚构素材的炫,很多其实已经突破法律边界。
这里面又分为很多类型。比如,一些炫耀的方式本身就构成违法。像去年浙江台州一网络女主播为吸粉,邀请主播朋友在一交叉路口斑马线中间摆拍“炫富摔”,结果两人均因违反交规而被处罚。
还有一些是,炫富背后的产业链存在问题。比如,3.8元就能“开”上保时捷,20元能有“存款”百万等操作背后,那些售卖炫富素材的店铺就可能涉嫌违法,如侵犯个人的肖像权、名誉权。
另一种是炫富的目的不纯。如一些诈骗案乃至传销案件都是从作案者伪造朋友圈、打造富豪人设开始的。而在网店购买素材的交易过程,也可能带来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
所以,互联网时代的炫富,很多时候已经不仅仅只是一个道德问题,还是一个法律问题、安全问题。网络普及和技术进步,确实让更多人有机会“炫”一把,社交平台的互动设计,也天然增强了人们炫耀、自恋的动力,但在便利的另一面,我们也很可能处于更大的风险之中。
就在今天,有消息指出,大家在拍照时一般不太会注意到自己比的“剪刀手”,但这其实是很容易泄露身份信息的——“基本上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就能100%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1.5米-3米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指纹,只有超过3米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其中的指纹。”炫富及其相关产业也同样如此,它让人“陶醉”或是获利,却也可能让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或者是对他人构成侵权。
不少声音呼吁应该对电商平台上涉嫌违法的素材店加大查处力度,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在“自恋”风气没有根本性缓解的前提下,“买”来的炫富以及支撑它的产业链,很难说能得以完全净化。乃至苦口婆心的提醒“炫富”有风险,又有几个人真正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