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凤池(上海)
当传统观念里有些严肃的官员,遇到新潮热闹的直播,会有怎样的化学反应?最近,有两名官员给出了答案。
一位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县长刘建军。今年8月,数辆越野车在该县境内的草原越野,导致草地被碾出多条沟槽,植被遭破坏,有人还通过视频挑衅刘建军。刘建军立刻通过直播平台曝光了“叫嚣”视频和破坏草原的违法视频。结果,涉事车辆及相关参与人员被依法处理。
一位是河南南阳51岁的淅川县县委书记卢捍卫。近日,他参加线上直播,推广当地特产石榴,被网友戏称“带货好手”。
其实,刘建军和卢捍卫成“网红”并非偶然。在多伦,制度化的直播已成规模,不仅刘建军本人有短视频账号且积攒了10万粉丝,该县30多个单位都开了政务直播。从县长的日常工作,到各职能部门发布各类通知,都能直播迅速传达,并形成一种倒逼机制,对政务公开、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水平和官员素质、拉近与民众距离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而直播推销当地特产,也不是卢捍卫的首创。今年7月,潍坊昌乐县副县长崔欣就直播宣传了小米、南瓜、西红柿等当地农产品。年初,济南商河县常务副县长陈晓东直播卖年货,2小时卖出13000多件。更早的2016年,贵州、甘肃、陕西、江西、山西、吉林、福建7个省份的8名县官直播卖土特产,贵州长顺县副县长刘春晓赢得了56万网友的点赞。
值得注意的是,与刘建军主动出击进行政务直播不同,包括卢捍卫在内的官员直播“卖货”,多还是以直播平台策划和发出邀请,官员接受邀请参加的形式出现。这一方面说明,这种政商合作模式已经得到基层官员的认可和回应热情;另一方面,也说明这些官员的直播思维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从接受邀请到主动作为还有一段距离。
但不可否认的是,政务直播和“带货”直播,正逐步成为趋势。而从每次“叫好又叫座”的现实效果看,公众对“官员+直播”模式,褒扬大于否定。这其实也不难理解。
除了解决民众具体问题、帮助农户脱贫增收、宣传当地文化旅游等实际作用外,它更塑造了一种形象和观念上的革新:官员和政府由传统认知里严肃、难以亲近的形象,变成了放下身段、努力融入年轻人话语、拥抱互联网的亲切形象;官员和政府部门从一板一眼、按部就班,变成了主动服务、开诚布公接受公众监督的执政理念。这样的官员和政府,因可亲而可爱,因可爱而可敬。
诚如刘建军所言,直播问政或直播“卖货”,与当年的电台热线、电视问政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当下热门主流的技术手段,解决民生痛点,搭建干群沟通平台,促进地域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但直播并不完全等同于电台和电视,它的双向互动、随时分享、原生态呈现等特色更为鲜明,对直播者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也因此,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它需要更宽容的社会土壤,乃至需要一定的容错空间,去适应和进化。
另外,从目前看,官员直播多是利用闲暇时间,这就涉及到一个时间分配和休息权保障的问题。我们敬佩刘建军这样晚上八九点和下乡路上都在直播的官员,但也不能不顾实际地要求所有基层官员都牺牲个人时间做直播。这中间,要有一个度和边界的把握,不能让直播成为官员和政府部门额外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