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新媒体观察

北青报:抗“疫”为全民科普带来契机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张淳艺
2020-03-23 11:35:11
分享: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图书市场带来不小的影响。日前,有网站公布了2020年2月份畅销书榜单,其中显示一些原本关注度不高、甚至比较专业小众的流行病学相关科普类图书,销量有不同程度增长,这也成为疫情期间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化现象。

  流行病学相关科普类图书销量增长,看似意外实则在情理之中。全民抗疫期间,人们居家隔离或者办公之余有了阅读的时间。在关注疫情的同时,自然会想到去了解跟疫情相关的书籍。不仅病毒或者流行病学相关的图书热度比较高,就连《鼠疫》、《霍乱时期的爱情》等文学类图书销量也有明显增长。

  当病毒猝然来袭时,人们方才意识到科学常识的匮乏。有市民在家里消毒时,将84消毒液和洁厕灵一起使用,导致吸入大量高浓度氯气,被紧急送往医院。还有人担心纸币上沾染病毒,将纸币放入微波炉里加热“消毒”,不仅纸币被烧焦,还差点引起火灾。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使用“全民科学素质”的概念,正式将“科学素质”从一个代表科学教育水平的指标,定义为表征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指标之一。近年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快速增长。中国科协发布的最新《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报告(2018)》显示,我国具备科学素质公民比例已从2010年的3.27%提升至2018年的8.47%,但距离一些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这次疫情期间,许多人不会正确戴口罩就是生动写照,诸如上下颠倒、里外不分比比皆是。

  一场疫情,让人们认识到科学素养方面的缺失,开始了科普教育补课。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通知,优先印制、发行有关疫情防控的图书、挂图,在各大实体书店和网上商城的显著位置集中展示展销相关图书。报纸、电视也迅速行动,制作并发布多形式的科普内容,各种新媒体平台也纷纷推出关于科学防控的文章、视频、动画。相比之下,广大读者主动选购相关科普类图书,所体现出来的强烈求知欲更为可贵,更应珍惜。

  时下,各地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科普还在路上。《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到2035年这一指标超过20%,达到发达国家先进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讲,抗疫也是全民科普的契机。流行病学相关科普书热销之下,如何借势引导读者阅读,引发读者进一步关注和思考,考验广大出版机构和书店的响应能力。出版单位要加强选题策划,组织专门力量,摒弃板起面孔的传统说教,出版一批接地气的科普读物,增强对读者的吸引力。同时,书店要通过网络直播、线上活动等渠道,以最直接的展现形式向读者推介图书,改变过去科普图书“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从而走进千家万户。

关键词:科普责任编辑: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