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3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工信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聚焦机械、电子、汽车等重点行业,对标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补齐基础产品可靠性短板。《意见》提出,到2030年,10类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根据《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到2025年,我国要建设3个及以上可靠性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形成100个以上可靠性提升典型示范,推动1000家以上企业实施可靠性提升。到2030年,10类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靠性标准引领作用充分彰显,培育一批可靠性公共服务机构和可靠性专业人才。
《意见》还聚焦机械、电子、汽车等行业,具体提出了基础产品可靠性“筑基”工程和整机装备与系统可靠性“倍增”工程。
“筑基”工程中,机械行业将重点针对工业母机、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等需要的关键专用基础零部件等提升可靠性水平;电子行业将重点提升电子整机装备用SoC/MCU/GPU等高端通用芯片、氮化镓/碳化硅等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精密光学元器件等;汽车行业将针对高精度摄像头、激光雷达、基础计算平台等自动驾驶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等车规级汽车芯片等提升可靠性水平。
在“倍增”工程中,机械行业将重点提升激光焊接与切割装备等工业母机、大型高端智能农机等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可靠性水平;电子行业将重点提升无人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设备、服务机器人等可靠性水平;汽车行业将重点突破基于数字化试验场的整车及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检测与评价技术,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软件功能性能、可靠性水平、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等综合能力等。
《意见》还提出,推动数字技术在产品需求分析、设计研发、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维修保障等全过程应用,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可靠性工程的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促进关键核心产品可靠性提升。加强数字模型等工具的开发应用及配套标准研制,运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数字孪生、可靠性仿真等技术提高产品可靠性设计水平。推动生产制造装备数字化改造,促进传感、机器视觉、自动化控制、先进测量等技术在生产制造环节深度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质量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