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珠峰南坡一周内7人丧生,仅5月23日就有3人殒命,伴随登顶珠峰的大军“堵车”照刷屏,多个生命猝然凋零,让人无限惋惜。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大自然和神秘禁区的魅力,总有一股强烈的探险和征服欲望。这本无可厚非。然而,面对近年来尤其是眼下珠峰连发的多起悲剧,一声叹息过后,更应指向更深层面的思考和改进。
今年珠峰成为“2012年以来最为‘拥堵’的一年”,有一定客观原因——恶劣天气影响导致窗口期变短,短期内登山人员“扎堆”。然而不可回避的是,此次悲剧的产生更多是人为因素驱使。比如,南坡和北坡相关管理和协调尺度不一,存有一些漏洞;又如,一些低价登山团队素养不齐、设备落后、保障不足;此外,越来越低的登山门槛,也让一些业余登山者过分盲目而忽略了高风险性。而事实上,无论从景区管理角度还是登山者自身来说,任何时候,登山都应该牢牢把握安全第一、生命第一的底线。
在探险活动日趋流行和高度商业化的今天,珠峰早已面临着越来越重的负担。数据显示,仅在2018年春季登山季期间,西藏登山管理部门在珠峰大本营及以上区域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垃圾清理,收集了生活垃圾、登山垃圾、排泄物等共8吨;而在2017年,总共有超过10万人到访珠峰登山大本营附近区域,其中只有4万人是登山者或徒步者……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张狂”的人类活动,一方面对珠峰生态环境保护构成了巨大威胁,另一方面也将安全问题和精细化管理等问题摆在了更突出位置。
此次悲剧的发生再次表明,除了登山者个人和团体需重视安全问题之外,给珠峰装“红绿灯”减负,已经势在必行。
其实近年来,西藏登山管理部门已经开始高度重视此事,也出台了诸如限流等措施。然而,考虑到种种现实和突发情况,相关管理方式和手段,仍需持续加码。与此同时也要看到,一座珠峰横跨多国,不止我国西藏相关管理部门,尼泊尔等官方部门都应该行动起来,同向而行,把限流等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各司其职、多方联动的高效协调机制。
无限风光在险峰。登山本身就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活动,何况面对世界第一高峰?个人杜绝任性,提升专业素质、登山市场严格准入和监管、相关管理做到协调高效,类似悲剧才能逐渐减少,才能还珠峰一片纯净和有序,让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珠峰的圣洁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