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新媒体观察

上厕所限3分钟?政务窗口也要多些人性化

来源: 长城网  
2019-07-26 15:07:58
分享:

  ●特约评论员杨于泽(湖北)

  在政务窗口单位,空岗时间主要是用来上厕所的。上厕所只有3分钟时间够吗?解小手够,解大手不够;有时候够,有时候不够。而有些工厂,给工人上厕所的时间就是3分钟,若超过就要罚款两三百元。

  行政审批大厅通常业务繁忙。网络资料图

  据山东《大众日报》近日报道,山东沿海某县级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以前空岗时间定为5分钟,2018年初上级政府在服务窗口管理考核办法中明确:工作时间空岗3分钟以内且不摆放工作提示牌的,每次扣1分;空岗3分钟以上的,扣5分。根据这一规定,该市将空岗时间调整为3分钟。

  在新闻下面,是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反应和说法:有说“为人民服务的也是人”的,有“人人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的,有表示愿意“迎难而上”的,有指责批评“形式主义憋死人”的,还有人建议多安装一些自助办事机器。

  网友评论截图

  有一段留言,貌似“公允”,却道尽人性幽微:“没有什么值得不值得。当你拿着两千的工资,没有升职加薪的希望,每天面对不同的人,办理相同的业务上千次,还要面带微笑,对同样的问题回答几百次,天天过得像个机器一样,你就会发现上班就是混日子而已。然而钱还是要挣的,日子还是要过得,你不干就会有人顶替,不如先干着,再谋求新路子算了……”

  毫无疑问的是,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可以混日子的时代了,工人、业务员甚至媒体编辑记者都拿着计件工资,政府工作人员也面临绩效考核。人民群众对政府办事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政府也心心念念于“网上办、只跑一次”。机关干部“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

  据政务窗口一线工作人员反映,目前大家压力很大:一方面是劳累,业务量大增,需要延时服务、非工作时间咨询服务;另一方面是来自各级多种多样的督查、暗访,怕出错。说实话,现在社会上各种职业都活得不轻松,企业高管、医生、媒体人、大学教师、领导干部“累死”的情况时有耳闻,如果政务窗口一线工作人员老是埋怨自己压力大,未免有些矫情的意思。

  但不管是工作纪律也好,还是工作考核也好,都要实事求是。现在各地比着改善营商环境,一方面对政务服务的纪律约束不可缺,办事效率要保证;另一方面制定纪律和考核标准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人不是机器,对政务窗口一线工作人员要待之以人之道,不能向那些不非人性化的企业学习。正常情况下,3分钟上厕所的确要“跑步前进”了,偶尔拉肚子、便秘等,5分钟也嫌少。如果家人遇到什么急事,要不要接个电话、打个商量?

  据媒体报道,山东很多地方给政务窗口规定的空岗时间是15分钟,前述沿海某县级市以前是5分钟,现在压缩为3分钟。具体几分钟合理,我们先别急着下结论,但可以肯定,3分钟空岗时间不够上厕所,真的是太不人性化了。

  出现如此不近人情的规定,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情况值得大家注意,就是现在一些地方的政务窗口一线办事人员属于“劳务派遣人员”。

  政务窗口所办政务多属重复劳动,没太多政策与技术含量,有关部门采取灵活的用人模式,似乎算是一种用人机制的创新。但政务窗口一线办事工作虽然政策、技术含量不高,但按照“依法行政”原则,政务办事都属于执法范畴,办事人员要有相应执法资格。现在大量采用劳务派遣人员,虽然美其名曰“协助”“辅助”办事,但到底合不合法,值得认真评估。

  由劳务派遣人员替代公务员在政务窗口办事,已经产生一系列消极后果:正因为一线办事人员属于“临时工”性质,政务部门不惮于把他们的工资、福利待遇压得很低,工作纪律与标准近乎苛刻。又因为这种身份和工资待遇,政务窗口一线办事人员既缺乏职业荣誉感,又缺乏经济上的获得感,所以人员流动性很高,服务质量难言多高,形成恶性循环。

  政务窗口一线属于劳务派遣的办事人员流动性大,说明很多人不愿干;同时公务员不屑于在政务窗口一线干,这等于说,人们在鄙视政务窗口一线为人民服务的工作。而从世界各国来看,公务员身份并不稀罕和特殊,医生、公立学校教师、警察甚至公园职工等都是公务员,更不要说政务窗口工作人员了。将政务窗口一线办事人员“劳务派遣化”,增加了用人、付酬的灵活性,但缺乏法律依据。

  将政务窗口一线工作人员“劳动派遣化”,本质是贬低在政务窗口一线为人民服务的价值,从而降低一线为人民服务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获得感,在这种情况下,将空岗时间限定在3分钟也很难使政务窗口一线服务工作的品质真正好起来。相反,劳务派遣制度将政府公务员与一线政务服务隔离起来,容易使公务员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强化其官僚主义作风。

  服务高标准并不意味着目标理想化,需要考虑实际情况,保护、调动好具体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一线政务服务的品质才能真正好起来。几天前,浙江宁波某高速公路收费站一名男收费员微笑送行,被戏称为“职业假笑”,相关视频在网引发热议。想看到发自内心的笑容,我们得打自己的内心深处尊重他们才行。

关键词:责任编辑: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