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新媒体观察

“五福”临门:新年俗折射中国社会变迁

来源: 长城网  
2020-01-23 15:45:09
分享:

  再过几天就是春节,每年此时,舆论场讨论“新年俗”似乎成为一种例行公事。网购年货,自主选座,旅行过年,反向春运,支付宝集福,抢红包,网上拜年……这就是当下中国社会的新年俗。

  “新”与“旧”相对。以前车马慢,日子也慢。离土离乡的人,回家坐得是绿皮火车,年货是在超市购买,拜年也不过是打电话、发短信。而现在“新年俗”让一切都变了,人们用更轻盈的方式过春节,少了舟车劳顿,少了费劲折腾,不过,很多人说“年味儿淡了”。

  1月19日,游人在福州三坊七巷游览。新华社记者 贺灿铃 摄

  他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们认为年味儿蕴含在仪式感中。我们都知道,春节是一个传统节日,所谓传统,就体现在一件件仪式中。比如拜年串门,比如爷爷奶奶给孩子红包,比如一家人齐齐整整坐在一起,在年三十吃个团圆饭。而现在的“新年俗”,似乎一切都在简化,年味儿自然少了。

  其实不然。过年虽然讲究的是一种仪式感,但蕴含仪式感的仪式未必就一定是某种繁缛的礼节:虽然我们不能见面寒暄,但通过社交工具拜年的未必不是真朋友;不能放烟花爆竹,但电子鞭炮同样可以给少年们带来乐趣。又有谁说抢红包、集福不是一种热闹的年俗?

  传统年俗与新年俗的转折点,大概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过去十年,有三样东西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一个是高铁的出现,一个是电商的兴起,另外一个就是移动互联网深刻塑造了我们的生活。而我们发现,所谓的新年俗,几乎就建筑在这几样东西之上,这其中的底层基础设施,又当属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一方面全方位地改造了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老辈人”,让他们用上手机,学会用手机聊天、购物、发红包。另外一方面是,新世代的年轻人可谓是互联网甚至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从幼童开始,他们就开始接触手机,接触便利的各种APP。在这种情况下,新年俗得以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移动互联网。

  1月19日,小朋友在福州三坊七巷留影。新华社记者 贺灿铃 摄

  在春节临近的时候,如果说有哪种基于互联网的新年俗最为热闹,无疑就是发红包,集五福。据了解,今年支付宝集五福活动已于1月13日零点正式上线,持续至1月24日(除夕),共计12天。用户集齐和谐、爱国、敬业、友善、富强等五张福卡可以在除夕夜刮分5亿奖金。

  以年俗文化、家国正能量为核心的集福活动,可谓是新年俗中的一股清流。它没有纠结于短期层面的流量争夺,而是到了更高的层面,本质上是利用互联网科技让年俗文化和传统文化历久弥新。从“集五福”的发展轨迹来看,一个明显的特征是,“钱”的意义在逐渐弱化,而“福”的价值在不断体现。

  我们“集五福”相信也不是所有人都在乎最后能领到多少钱,本质上,还是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对春节、对家、对国的情怀,从而让我们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心与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

  比如,今年全家福,其实就是和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家风建设有联系,而富强福与国之重器紧密联系:1月16日命名为“快舟•富强福”号的快舟一号甲遥九运载火箭上天成功,火箭箭身上涂刷了新春“福”字、“富强福”等元素,这代表的是中国航天人对祖国和人民美好的新春祝福;90后口中的“阿中哥哥”也寄予着年轻人追求国家富强的美好愿望。

  一言以蔽之,“五福”是新民俗的大IP代表,象征着中国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是所有国民的最大心理公约数。在“集五福”的新年俗中,我们看到家国愈发美好的一面。(邱天)

关键词:责任编辑:马静